健康徐州網 徐州就醫信息/徐州兒科頻道:最近徐州市兒童醫院中醫科門診經常接診一些便秘的孩子,目前便秘在各個年齡段的發病率都在呈上升趨勢,雖然便秘不是嚴重的疾病,但是孩子和家長都很痛苦。究其原因,主要是現在的飲食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孩子飲食偏肥甘厚味、偏生冷,加上電子產品的普及,孩子戶外的活動時間大大減少,造成便秘的發病率上升。
那么什么是兒童便秘?兒童便秘有哪些危害和臨床癥狀?兒童便秘的發病原因是什么?如何預防和治療兒童便秘?
徐州市兒童醫院中醫科主任姚靜從中醫學角度為大家做詳細的兒童便秘知識科普。
什么是兒童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秘結不通,排便次數減少或時間延長,或大便艱澀不暢的一種病證。它可以作為一種獨立的疾病,也可以是其它疾病的癥狀之一。近年來便秘發病率呈上升趨勢,這可能與目前兒童的食譜和生活習慣的改變有關,如粗纖維飲食明顯減少,日常活動量明顯不足等。少數便秘情況還可能引起肛裂、脫肛、痔瘡等問題。
西醫認為便秘包括器質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今天我們談的是功能性便秘。功能性便秘是指結腸、直腸未發現明顯器質病變而以功能性改變為特征的排便障礙,占兒童便秘的90%以上。
【徐州市兒童醫院中醫科主任姚靜】
便秘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便秘常見的病因有乳食積滯、燥熱內結、氣機郁滯、氣血不足。目前門診較為常見的病因為乳食積滯、燥熱內結、氣血不足。
乳食積滯:小兒脾常不足,乳食不知自節,若喂養不當,乳食無度,或進食過快,冷熱不調,或過食肥甘、生冷、堅硬難化之物,或添加輔食過多過快,以致脾胃受損,納化失職,升降失調,食停中焦,久而成積,積久化熱,積熱內蘊,導致腸道傳導功能失常,發為便秘。
姚靜主任解析,“孩子處在生長發育期,脾胃功能還沒完全發育成熟,飲食不知饑飽,還有家長給孩子吃東西不規律,餓了就吃,除了三餐外還要喝大量的奶,導致孩子出現納入過多的情況,超過了脾胃的運化能力,造成積食,一方面積食易化火,使大便燥結。一方面脾胃長期超負荷運轉而受損,運化能力下降,腸蠕動緩慢,造成便秘”。
燥熱內結:小兒稚陰稚陽,若過食辛辣炙煿之品,或過用辛溫香燥之藥,腸胃積熱;或患熱病之后,燥熱陰傷,內結腸腑,傳導失常,則大便干結。
“臨床上我經常碰,到這樣的孩子,只喜歡吃肉不吃菜,胃腸容易積熱而便秘。冬天家長總是擔心孩子冷,衣服穿的過多,也會造成孩子內熱過盛,熱盛傷津液而便秘”,姚靜主任強調。
氣機郁滯:小兒神氣怯弱,若失調護,卒受驚嚇打罵,或所欲不遂,或環境、生活習慣突然改變,情志怫郁;或久坐少動,均可致氣機郁滯,脾胃納化功能失司,腸腑傳導功能失常,糟粕內停,不得下行,而大便秘結。姚靜主任:“這種情況,臨床較為少見。”
氣血不足:小兒臟腑嬌嫩,行氣未充,若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調護適宜,或疾病影響藥物克伐等,皆可導致臟腑虛損,氣血不足。氣虛則腸腑傳導無力;血虛則腸道失養干澀。若久病及腎,耗損真陰,則腸道更為干涸;陰損及陽,不能蒸化津液溫潤腸道,則便秘由生。
姚靜主任,“此種情況常見于體弱多病的孩子,體質差,推動無力,使排便時間延長。經常生病的孩子抗生素及寒涼的藥物使用頻繁,致使腸道菌群失調,也會造成便秘。
便秘的預防與治療
關于便秘,中醫的治療方式有湯藥口服、藥浴、中藥穴位貼敷等方式。年齡較大的孩子我們建議湯藥內服加穴位貼敷,小年齡的孩子我們建議藥浴和穴位貼敷等純外治方法,效果也很好。如果采用西醫治療,也可以配合中醫穴位敷貼等外治方法,可以縮短病程。便秘的調治需要較長的時間,家長需要有足夠耐心。
兒童便秘的預防與調護
在臨床接診患兒時發現,很多家長重視治療,而忽略了飲食生活調護。造成治療效果不佳,那么如何進行生活調護呢?首先要飲食規律,其次要增加孩子的戶外運營量。
1、飲食規律,三餐為主,可上下午各加餐一頓,但量要少。葷素搭配,避免肥甘厚味,睡前不宜進食,讓胃腸在夜間得到充分的休息,恢復腸道功能。
2、穿衣適宜,不要過多,以后背不出汗為宜。
3、抗生素的應用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避免自行濫用抗生素,而造成的腸道菌群失調,功能紊亂而引起便秘。
4、增加孩子的活動量,有助于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促進腸蠕動,利于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