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徐州網 徐州就醫指南:大腦是人的神經中樞,結構復雜而精細,稍有損傷或疾病,輕則功能喪失,重則危及生命,被稱為“生命禁區”。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有一支迎難而上、救死扶傷、勇攀醫學高峰的團隊,他們憑借精湛的醫療技術,為廣大患者解除疾病困擾,幫助他們回歸健康生活。
從1982年創科之初的一個內科專業組,到如今發展成設有腦血管病、頭暈與眩暈、帕金森病、認知障礙、神經電生理、神經介入、神經重癥、癲癇、神經心理、神經康復等亞專業,年收治病人量6000以上的神經系統疾病診療中心,徐礦總院神經內科經過幾代人40余年的不懈奮斗,逐漸成長為醫院拳頭科室,在淮海經濟區享有盛名。
凝心聚力,40年奮進書寫華章
翻看徐礦總醫院神經內科的發展歷程,每一步都走得鏗鏘有力,每一個稱號中都蘊含著令人艷羨的榮譽與實力。
2004年成為徐州市首批市重點???,2011年成為江蘇省臨床重點??疲?013年牽頭成立市神經內科質控中心,2015年成為徐州市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主委單位,2017年成為首批徐州市腦卒中救治中心,2018年5月成為國家高級卒中中心,2018年8月牽頭成立淮海腦卒中聯盟……作為徐州市神經內科質控中心主委單位以及淮海腦卒中聯盟牽頭單位,徐礦總院神經科充分發揮區域醫療中心作用,2018年12月發布徐州市卒中地圖,2019年牽頭成立江蘇省研究型醫院學會眩暈專業委員會,2020年成為首都醫科大學腦重大疾病防治淮海中心。
這些榮譽加身的背后是幾代人努力的結晶。而在夯實自身實力的同時,放眼區域內學科發展,推動淮海經濟區神經內科診療水平的提升,是他們更大的目標。
目前,科室是徐州醫科大學、安徽理工大學碩士培養點,國家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下設腦血管病、頭暈與眩暈、帕金森及神經系統疑難病診治三個病區,擁有獨立神經電生理室、神經康復室、認知量表評估室、睡眠監測室。
科室擁有醫師43名,其中碩士生導師5名,博士6名,碩士研究生36名,科室人才結構分布合理,富有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學科帶頭人榮良群教授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勞動模范、中國老年醫學學會眩暈/前庭醫學分會副會長、江蘇省研究型醫院學會眩暈專業委員會主委、徐州市神經病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徐州市首批醫學領軍人才;學科帶頭人魏秀娥教授是徐州市神經內科質控中心主委、江蘇省“三八”紅旗手、“十大醫德標兵”、全國“五一巾幗標兵”。
近年來,科室每年開展新技術新項目3-4項,已經有3項國自然立項,多項省市級課題立項,近3年發表SCI論文17篇,獲得多項省市級科技進步獎及新技術引進獎。
攻堅克難,引領技術前沿
為了讓患者得到最專業和最精準的治療,多年來,神經內科從未停止過對技術的創新和探索,不斷攻堅克難,逐漸成長為淮海經濟區規模較大、綜合實力較強的科室。
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神經科率先在淮海經濟區開展腦脊液細胞學檢查技術,對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腫瘤、神經免疫等疾病診斷及治療有指導作用,目前仍是不可替代的技術。1997年開始在徐州市較早采用局部肉毒素封閉治療面肌痙攣和眼瞼痙攣,此項技術獲得江蘇省衛生廳新技術引進二等獎,目前已經擴展到肉毒素治療肌張力障礙、偏頭痛、帕金森、痙攣性癱瘓、神經痛等多個疾病領域。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榮良群教授帶領團隊在省內首先開展微創抽血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臨床研究,對穿刺方法和穿刺器械不斷改進,已推廣應用到全國15個省市的500多家醫院,研究成果先后獲得江蘇省衛生廳科技成果二等獎、煤炭部和江蘇省科學進步獎三等獎。
2013年,神經內科在徐州市較早建立卒中綠色通道,開展靜脈溶栓治療,并且不斷優化流程,多個環節并聯進行,特別是2019年成立專職救治團隊,設置專職卒中醫師、卒中護士,明顯縮短救治時間。目前,從入院到用藥時間(DNT)中位數從初始的119分鐘縮短到25分鐘,改善了患者預后,此項技術處于省內前列水平。
隨著技術發展,神經介入治療成為腦血管狹窄、閉塞、破裂等疾病治療的方法之一。2005年,神經內科在淮海經濟區首先開展神經介入技術,經過多年發展,目前成熟開展顱內外血管狹窄支架植入、急性腦梗死介入取栓等介入治療技術。
神經電生理檢查對神經肌肉疾病的診斷治療有重要作用,而此項技術關鍵取決于操作者對疾病的認識及具體的操作。目前,徐礦總院神經科肌電圖室有兩名從事過多年臨床工作的主任醫師,先后在協和醫院、華山醫院肌電圖室學習,接診患者后,通過仔細詢問病史、查體,能夠準確地根據患者病情進行相應的神經電生理檢查,目前該項技術處于淮海經濟區領先地位。
科室還開展動態腦電圖/視頻腦電監測,在淮海經濟區率先從美國引入最先進的32導動態腦電圖設備,對癲癇的診斷有重要作用??剖夷壳皳碛歇毩⒍鄬弑O測室,對睡眠障礙、神經系統變性病等各種睡眠障礙相關疾病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領航前行,打造區域一流
以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著稱的腦卒中,如今已成為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頭號殺手”。
2020年,神經內科引進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吉訓明腦卒中救治團隊,開展缺血預適應、腦保護、腦靜脈系統疾病診治等新技術,卒中救治邁上新的臺階。2021年,全國首臺全身移動CT的應用,使得移動的三甲醫院開到患者家門口,將卒中救治轉移至院前,讓卒中患者得到更加便捷、快速的救治。
2009年開始,神經內科開發卒中登記軟件,對卒中慢病患者進行管理,越來越多的人因此終身擁有健康檔案。通過連續地收集大量病例,分析研究卒中的分類、診斷、病程特點、每一卒中類型的結局以及確定影響預后的因素,改變人們不良的生活方式,規范管理慢性病患者,通過行為干預和藥物治療,預防和控制慢性病的發展,最大限度地減少或延緩慢性病并發癥的發生,降低慢性病的危害程度,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此項研究獲得了江蘇省衛生廳新技術引進二等獎。
作為徐州市神經科質控中心,神經內科帶領徐州市區及縣區積極開展卒中中心建設及質控工作,通過舉辦學術會議、深入各家醫院現場指導、組織專家督導等方式,積極優化卒中救治流程,減少院內延誤,提高卒中救治成功率,徐州市卒中救治的規范化及整體水平顯著提升。
眩暈是一種發病率很高,但容易誤診的疾病。2013年,神經科在淮海地區首家聯合耳鼻喉科、骨科、神經電生理、康復等學科成立眩暈診療中心,開展眼震電圖、半規管功能測定、前庭誘發肌源電位、BPPV手法及機械復位、眩暈康復等集眩暈的診斷、治療、康復于一體的診療流程,對眩暈患者的病因進行系統、準確的評定,提供規范化、個體化的治療,大大減輕了患者的痛苦。為進一步發展眩暈診療科研水平及擴大影響,神經科2019年牽頭成立江蘇省研究型醫院學會眩暈專業委員會,引領全省眩暈專業進一步發展。
帕金森病目前是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礦總院神經科成立帕金森亞專業,目前開展嗅覺測定、黑質超聲、震顫分析、功能影像等關鍵技術指導帕金森的診治,除藥物治療外,已經開展DBS、經顱磁治療、帕金森康復等多種治療手段,建立帕金森慢病管理數據庫,對患者進行慢病管理。
徐礦總院神經內科擁有輝煌的歷史,斬獲榮譽無數。如今,他們繼續秉承厚德精益、博學創新的科訓,在科技先導、臨床創新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未來,他們將積極打造智慧醫療、精準醫療、微創醫療,不斷引領神經學科縱深發展。
白內障與日間手術中心投入使用后,使醫療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住院時間也由3-4天縮短到3-6小時,住院費用顯著降低,且無需過夜,減輕家庭陪護負擔。...[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