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2022年12月15日至18日,隨著同醫療組的醫生相繼中招、紛紛倒下,市一院消化內科李振濤醫師成為該科“天選打工人”的同時,也承擔著前所未有的職業壓力,好在有過赴昆山和徐州市傳染病醫院的豐富支援經驗,加之其天性樂觀,品格堅毅,他稍許的擔憂很快便消散了。
12月19日,同往常一樣,李振濤從家中趕往醫院上班,與剛剛從徐傳院支援回歸的郭雅慧醫師共同撐起原本須6名醫生擔負的組內救治工作。他們與消化內科一線護理人一直堅守著、強撐著,不敢有絲毫懈怠,哪怕是用上班期間不吃不喝、不摘口罩等挑戰身心極限的方式,也要換取晚感染甚至不感染的機會,讓病中的同事有更充足的時間,得以安心地在家中休整、康復。
“12月19日早晨,我先到病房帶郭醫生查房,然后趕赴門診坐診,大概一個上午時間,連續接診40余名患者,其中不乏有高齡、咳嗽、納差、便血等癥狀的患者,為了不耽誤對患者的救治,我適當延長了門診時間,詳細為每一個患者查體、開檢查單、解讀報告。”李振濤終于在12:30左右完成了對一上午焦急等待的門診病人的診治。他剛準備緩口氣,回病房休息一下,以迎接下午的繁重工作。誰知急診內科會診的電話就打來了,“李醫生,急診內科會診”,李振濤從診室直奔急診搶救室。
“急診搶救室里,一位中年女性患者坐在輪椅上,初見患者時,她面色蒼白,查體有明顯壓痛、反跳痛,伴有嘔血、便血,據急診醫學科值班醫生介紹,該患者有肝硬化病史,來院時伴有劇烈腹痛。
”李振濤接著說,“患者肝硬化病史多年,嘔血原因考慮可能是肝硬化消化道大出血,腹痛、便血可能同時存在腸系膜動脈栓塞導致腸缺血壞死可能。”李振濤醫生一邊向醫療組長劉世育主任電話匯報患者病情,一邊協助患者立即辦理入院手續,結合患者危重的病情,他擔心常規預約檢查可能會貽誤治療最佳時機,他第一時間給患者開具了全腹增強CT急診檢查。“檢查結果很快出來了,如前期預判,患者門靜脈主干、腸系膜上靜脈及其分支大面積血栓形成,小腸壁廣泛水腫。”李振濤回憶著。
經過市一院副院長、消化內科主任陳光俠的積極組織協調,病房值班醫生郭雅慧迅速聯系介入與血管外科、肝膽胰外科、胃腸外科專家對患者進行緊急會診,因多學科及時干預,使患者轉危為安。當天中午,李振濤在急診還參與了另一個會診,妥善收治了一位來自安徽的85歲高齡的膽總管結石的老人。一番忙碌下來,他錯過了午飯時間。
據陳光俠介紹,像這類驚心動魄的搶救對于消化內科醫生來說經常會遇到,除此之外,該科醫生還會面臨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診內鏡下止血等搶救工作。她表示,全面放開后,就診人數激增,醫院面臨著巨大的接診壓力,為順應救治需要,外科內科化,內科呼吸化的院內救治格局逐漸形成,該科積極響應醫院應收盡收的統一部署,科內已陸續接診多名咳嗽等癥狀明顯的患者。她指出,在非戰斗減員的情況下,李振濤等青年醫生能夠頂住壓力,肩負起全組的重擔,展現了消化內科昂揚向上、永不言敗的精神風貌和科室文化。
李振濤坦言,盡管前段時間堅守在一線的醫護人力有限,但他從未感到過孤立無援。“一方面,越是艱難的時刻,我越能清晰地感受到‘醫生’這份職業的使命感和榮耀感,這是一種精神力量,如醫療行業、醫生群體廣泛形成的共識,我們要盡己所能為社會兜底、應收盡收;另一方面,陳院長和劉主任雖然發燒在家,但是他們一直心系重癥病人的病情變化,以及我們在崗人員的身心狀態,我們也始終保持著電話、微信上的交流,有他們坐鎮后方、支持協調,我也有了底氣和勇氣。”他不時提醒自己,只要再咬牙堅持堅持,同事們很快就會回來了。
李振濤同組的同事感到狀態稍有好轉后,陸續回到消化內科這個大家庭,加入繁重的救治工作中。目前李振濤依然還是那個受上天眷顧的“幸運兒”,他也為自己能一直保有這種良好的工作狀態而感到慶幸。他說:“所有的同事都在竭盡全力,我要繼續和大家一起挑起這份重擔。”
據悉,李振濤前不久剛剛轉正成為了一名正式共產黨員,他表示自己雖然黨齡不長,但也希望像科內的老黨員、老專家一樣,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讓黨徽可以在一線熠熠生輝。他的理想是以前輩為楷模,做一名優秀的醫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醫護同心,醫患互信,早日戰勝疫情,回歸正常生活。
廣大重癥醫護人員每天都在與時間賽跑,全力保障重癥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他們拖著疲憊的身軀堅守一線,堅持信念,振奮精神,高質量地開展工作從未停歇。 ...[詳細]
2022年,是市一院穩步發展的一年,亦是續航“十四五”的關鍵一年。院黨委用偉大建黨精神和抗疫精神引航發展,強內涵,增實力,提質增效穩發展。...[詳細]